我们有武术文化,西方有巫术文化,我们喜欢金庸武侠,他们喜欢剑与魔法,这都是文化传统下的蛋。文化隔阂使你着迷于同样十七八岁的明教最年轻教主、十九岁的大理镇南王世子闯荡江湖的传奇故事,却对年纪相仿的HP主人公们的历险略有排斥。或许文化隔阂削减了你对HP的兴趣,但是切莫忘记,透过魔法的外围,HP讲述的其实是一个魔法包装下的现代童话,所以阅读和观看HP时并不需要抱有对西方文化陌生这种负担,我们的现代生活内容与西人无甚差异。你看,霍格沃茨的寄宿教学模式和你的大学有什么两样呢?巫师世界作为一个有序社会,霍格沃茨作为一个社会单元,都设立有严格的行职权部门和机构。霍格沃茨里发生的那些拉帮结派啊、朦胧早恋啊、坏老师欺负学生啊,和你的高中有什么两样呢?巫师世界里同样也有影射我们社会的官僚作风、商品文化(第四部《火焰杯》还出现了国际贸易和假冒伪劣产品问题)、科技进步(更厉害的魔法)等等。HP是“用各种象征符号勾画出的一幅社会意识形态画面”,《凤凰社》讽喻了行政对教学的干预,《混血王子》讽喻了政府对公共事件的隐瞒,《死亡圣器》则控诉恐怖极权政治,呼吁社会多元化。好吧,这些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本领都是在中学阶段练出来的。
贝壳小屋”里养伤的妖精“拉环”。
-新时代有新玩法,HP的衍生商品繁多而且新奇
我们常挂在口上的“魔幻”其实应该指的是“奇幻”,奇幻又分西式奇幻和东方奇幻,西式奇幻再分“主流奇幻(High Fantasy)”和“剑与魔法类奇幻(Sword & Sorcery)”,前者由托尔金老爷子开山立派,他又进一步提出了“第一世界(现实世界)”和“第二世界(架空世界)”的概念,而后者必须设定得严谨可信,使作者能够“以戏仿的叙事策略反映第一世界”。HP明显属于“主流奇幻”,但巧妙之处在于,“它将‘第一世界’和‘第二世界’在时间与空间上并置,使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相互渗透,古老神秘的魔法世界中充满了对现代真实社会的戏仿。”HP它依赖神话,解构神话,它也是反英雄的,正面人物并不是如传统英雄一样高大全,他们有着自己的缺点,冲动、嫉妒、猜忌、报复心强等等,甚至连霍格沃茨最伟大的校长、伏地魔“唯一害怕的人”——邓不利多也绝非圣人,他有着并不光彩的过去,曾被黑巫师格林德说动“为了更伟大的利益”而征服麻瓜界,这段黑历史也被无良记者丽塔·斯基特添油加醋地大书特书——瞧,这里又讽刺了狗仔队。反面人物也并不是从头坏到底,伏地魔其实也算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《混血王子》详细叙述了伏地魔的童年和少年时期,你会发现从汤姆·马沃罗·里德尔(Tom Marvolo Riddle)转变为伏地魔(Lord Voldemort),并不仅仅是颠倒字母顺序,而是和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有深切关系,育人要先育德啊。还有一个大坏人,是“为了更崇高的计划”故意坏,这个秘密绝不能告诉你,因为“赤胆忠心咒”……
魔法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你的中学有什么不同吗
主题公园开园前发布的地图,其实是采用“实境增强
C.S 刘易斯(C.S. Lewis)为孙女构筑出纳尼亚国度,刘易斯·卡罗尔(Lewis Carroll)为友人女儿搭建成仙境世界。当那个世界饱满丰富的时候,她们都过了读童话的年纪。13年前,那个带着闪电形伤疤的小巫师走出碗橱,穿过破釜酒吧,来到对角巷;13年后,丹尼尔·雷德克里夫将在银幕上做最后的谢幕演出。伴随着年岁流逝不可阻挡的淡淡忧伤,HP即将完结。而你为何不趁着最后的机会试着去感受HP的魅力呢?HP就是这样的一部时代精品,它将传统与现代接合,那些以森林或城堡为场景的中世纪童话离我们太远;它将想象与现实接合,没有在神话和幻想的思索和普及上驻留更久,而是借着可信的巫师社会戏仿和讽喻“第一世界”;它解构了文学传统中的“英雄受难”与“英雄学艺”,塑造出更亲切和贴近人性的反英雄(这个词并非英雄的反义词)。你认为它“非主流”,其中的幽怨缠绵只是很细微的支线;你认为它“低龄”,它只是准入门槛低,老少咸宜,雅俗共赏;你认为它“俗套”,它末尾的转折绝对让你始料未及;你认为它“肤浅”,我可以以魔法石制造者尼古拉·梅勒的名义担保,HP浅显但绝不肤浅,HP厚实且足够厚重,普实的人会记住那些鲜活的面容和感人的话语,矫情的人可以读出深远的意味。你为什么还不喜欢哈利·波特呢?